第14章 难道是作者自己写的诗-《我是文娱之王》
第(2/3)页
在第一批读者忍着中毒的心思翻开小说,阅读的时候,其实大多数都是‘荤肉’吃太多了,急需要‘绿色蔬菜’调剂调剂的人群。
庆余年刚好适合。
清心寡欲且不失搞笑骚浪。
五个白银和一次浅意识的论战,经过一夜的发酵,慢慢开始形成一股无形的风暴。
越来越多的读者包括作者都开始议论孟轲的新书。
没看过的,差不多都要翻一翻。
不能跟时代脱轨啊。
清晨按时起床。
孟轲出门跑了半小时,又吃了口早餐,回到家直接就甩出去7万字,这是昨天抄好的,而且还有余粮。
其实他可以设定好后台,每半个小时发一章,吊足读者的胃口,可左右权衡之后,孟轲放弃了。
没必要。
真没必要。
以后发书的频率会越来越快,要给读者一种惯性,老岁就是触手怪,单天码字超10万的怪物。
不管你信不信。
事实就是这样,反正不会有人掰开他的脑壳,发现那枚跨越空间的手机,就算是掰开了,估计也找不到。
你见过哪本小说的金手指会暴露的?
不可能的。
发完新章节,孟轲直接就点开一部金像奖电影就开始机械般的抄书,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。手机在脑子里,只有他自己能看到,想搞出来就必须手动敲字,不过,可能是熟能生巧,孟轲感觉自己的手速似乎比昨天又进步了。
估计一本庆余年抄完,自己速录的水平能接近专业水准,希望能接近吧,抄书虽然爽,可实在是无聊啊。
三天的更新。
庆余年的情节已经推进到了第二卷的第二十九章,抛诗砸人。范闲来到了京都,参加了靖王府的诗会,诗会上与郭保坤起了冲突,最后用一首杜甫的登高成功打脸。
昨晚抄的时候,孟轲根本没有多想,今天发的时候,孟轲更是没有多想。但这几章发出去,三个小时之后,却在首都师大的一间办公室里,引发了一阵轩然大波。
……
第(2/3)页